Blog

医疗PCB供应链风险管控

by Ryan D Miller, Field Application Engineer/Technical Sales

在之前的技术博客中,我们探讨了用于医疗器械PCB的行业现状及其关键特性,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制造要点。

印刷电路板(PCB)最初作为一种用于承载和连接电子元件的简单解决方案,并不需要复杂的点对点布线。如今,PCB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技术进步,以前的简单性逐步让位于复杂性。现在我们所谈的PCB,可能涉及多层叠层结构、多次钻孔压合工序,并需要通过大量认证来满足特定行业应用标准。

这些复杂性仅仅是PCB供应链宏观概念中的一小部分。管理好常规PCB供应链的风险已颇具挑战 – 当PCB被应用到关乎患者健康的医疗器械时,需要满足的要求和标准更高,对其供应链管理的挑战也将更大。

医疗器械管控的特殊性

在深入不同医疗器械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医用PCB和标准商用或工业PCB设计的差异。多数PCB按照IPC-6012或IPC-6013标准制造,并具有ISO 9001或ISO 14001等国际体系认证,而医疗PCB在此之外还需要满足ISO 13485,因此更为复杂。ISO 13485是国际通用的医疗器械专用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全流程PCB供应链。对PCB供应商而言,这意味着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需满足更严格的文档管理、风险管控及可追溯性要求。

全流程可追溯

ISO 13485不仅涵盖电路板是否满足电气和机械要求,更涉及如何履行法规义务、如何保存记录、如何管理风险及如何对分包商进行资质评估。例如,当PCB应用于生命维持设备或植入式设备时,可能需要对材料和工艺进行长达数十年的全流程追溯。这种级别的管控并非所有PCB供应商都能支持,它要求供应商具备完善的质量体系、专业培训的人员,以及经得起外部审计检验的明确管控措施。符合这些要求的供应商不仅是供应商,更是医疗PCB合规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

医疗PCB本身的物理复杂性更增加了制造难度。许多设计高度微型化,部分产品更是结合了超高密度互联(uHDI)与软硬结合结构。找到PCB供应商很容易,但要找到能在ISO 13485认证体系下进行生产的可靠合作伙伴却非易事。随着符合资质的供应商数量减少,PCB交期、成本及材料供应都可能受到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与正确的产品设计同样关键。

从需要软硬结合板的手术室设备,到采用金属基板的手术室照明灯具,医疗电路板面临着多样化的制造需求。

PCB设计优化技巧

对PCB设计进行优化,已是常规操作。在职业生涯初期,我负责阻焊膜印刷工序时,只需要遵循几项简单流程,但转入前端工程岗位后,工作复杂度迅速攀升。产线虽然尽力简化流程,但这对产线效能表现的提升有限,唯有再退一步,审视完整的数据包 – 包括Gerber文件、制造图纸、层压结构和阵列布局 – 才能真正看到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我对此的深刻体会是,客户提供的数据包越完整准确,制造阶段出现的延误和意外就越少。

切忌轻视制造图纸

制造图纸是设计工程师传达要求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多年前,PCB制造还能凭借简略甚至缺失的制造说明完成,但在当今技术下 – 面对不同阻焊油墨颜色、表面处理工艺及过孔保护方式的选择 – 这种简明扼要已不存在。然而,在工作中,我仍会收到很多缺少制造图纸的报价请求。对于简单的商用PCB,或许可以进行报价,但在IPC-6012EM和IPC-6013EM标准中,明确要求医疗PCB必须提供“计算机可读”的图纸文件。除合规要求外,这类图纸能加快报价和制板流程 – 供应商能准确且高效地理解产品设计意图。

确保制造说明的清晰度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制造说明含糊或矛盾。例如“钻孔尺寸即为成品孔径”这类说明容易造成混淆,尤其考虑到镀通孔工艺总是先钻一个略大的孔,再电镀为要求的成品孔径。更准确的说明应为:“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孔径即为成品尺寸”。图纸冗余是另一风险点,当层压图指定板材厚度与制造说明不一致时,将导致流程延误并增加EQ时间。文档中的每处矛盾都会提高错误或延误风险 – 尤其在设计改版阶段,因文件更新不一致更易引发问题。

叠层和阻抗

在工厂工作期间,我的一部分工作是设计叠层结构和阻抗走线。有次完成DFM分析后,我正与PCB设计工程师电话讨论设计方案。交谈中他提到设计中的阻抗走线,我很疑惑,因为采购文件中从未提及此项要求。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从不指定阻抗走线,而是完全依赖工厂实现精确的叠层结构。此外,他坚信标准的制造工艺足以满足阻抗要求。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事实上这种做法确实可行 – 或许多数时候能奏效 – 但我仍不建议如此。当PCB供应商对电路板阻抗进行工艺处理时,走线会得到特殊处理。工程师会从Gerber数据中找到指定阻抗的走线,并检查回流层,随后根据客户的层压结构构建内部层压方案,并计算阻抗值。内部叠层设计与客户提供的层序极为接近,但因供应商采用实时压合数据,可能存在微小偏差。通常,PCB供应商需对叠层中的介质层进行微调,并/或调整阻抗走线。这是前端工程师对受控阻抗走线采取的典型处理方式,可确保成品达到设计目标。

完善的文档记录是关键

要最大限度发挥设计的作用,必须提供完整、清晰且统一的文档体系。非必需内容可省略,必须明确的内容则要确保一次就说明准确,这样才能消除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差,最大限度降低制造过程中不必要的反复沟通。精简的设计方案能加快报价流程,优化生产环节,并减少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前端工程师测量差分对间距,以进行精确的阻抗计算。

提升PCB供应商效能的建议

降低医疗PCB供应链风险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战略协同与持续协作来最大化供应商效能。在医疗领域,患者安全与法规合规性是底线,PCB供应商的绩效表现必须保持稳定、有据可查且可验证。这不仅要求订单由可靠的供应商生产,更需要建立结构化、主动化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始终保持最佳营运状态 – 尤其是在生产关乎生命安全的医疗PCB时。

仅批准其擅长的技术能力

要最大限度提升供应商生产表现,首先需精准掌控每家工厂的技术能力边界,并通过详细审核评估出供应商能够稳定、持续生产的技术能力范围。医疗PCB采购应系统化:工厂资质认证不仅要考量通用能力,更要聚焦其擅长的特定制造领域。人们常误以为单一“合格”供应商能包揽所有业务 – 但经验表明,持续成功源于将制造需求与供应商优势精准匹配。通过持续的现场跟进,确保审核阶段的评估结果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始终有效。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纪律和承诺

除了能力匹配外,供应商的KPI表现还取决于运营纪律。关键指标包括:供应商是否建立了处理不符合项的书面管控流程,是否对关键质量操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以及是否配备了能在出现问题时与医疗器械制造商对接的工程支持人员。此外,还应审查供应商对可持续性和清洁制造工艺的承诺,尤其是在整个行业环境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

对于医疗PCB产品制造,“按图生产”要求是关键,但远不止于此。许多客户要求采用“完全复制”,即PCB必须每次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制造,不得对材料、工艺或供应商进行替换或未经批准的变更。这一要求必须落实到供应商的设备和工作指令中。若未进行此类管控,即使是制造出高品质的PCB,可能也无法满足医疗器械制造商对一致性和可追溯性的要求。

某些用于医疗器械的软硬结合板需要特定长度的材料,这往往需要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

总结

在医疗领域,降低PCB供应链风险,需要采用涵盖设计优化、供应商资质审核及严格遵守法规标准的整体策略。从初始采购方案到最终生产,每个环节都必须实现可控、可验证且可重复。ISO 13485合规性、完善的设计文件及供应商协同已非可选项,而是必备要素。随着医疗PCB日益复杂,且在医疗器械中越来越关键,其项目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制造出满足产品功能的电路板,更需建立贯穿从概念到成品的全流程体系,确保安全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实践经验表明:越注重设计清晰度与供应商绩效管理,越能有效降低PCB生产风险。